为助力北斗学院2024级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,我院精心组织并举办了一场题为《花束般的爱情》的心理讲座。此次讲座于3月19日下午1点45分,在教1-101教室开展。讲座特别邀请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彭思怡老师担任主讲,辅导员韩晓妹老师出席,2024级全体学生参与其中。

讲座伊始,彭老师抛出“当代人的恋爱为何会成为难题?”这一话题,引起同学们热烈讨论。紧接着,彭老师援引斯腾伯格的爱情三角理论,将爱情拆解为“亲密、激情、承诺”三大要素,其中“亲密”属于爱情的情感成分,是爱情的必要不充分条件;“激情”属于爱情的动机成分,“承诺”属于爱情的认知成分,三者共同构成完美的爱。随后,彭老师给同学们依次列举安全型依恋等三个依恋理论,让同学们对如何播种爱情有了更清晰的认识。

彭老师指出,理想的爱需建立在双方皆独立、自信的基础之上。彼此要有各自的工作、兴趣爱好以及朋友圈子,具备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,同时拥有独处的时间与空间。
谈及“性”时,彭老师表示,性并非仅仅是一种身体行为,它与生理、心理、社会皆存在关联,是人的自然本能和社会规范相结合的产物。从自然本能角度来讲,性和生存、繁衍息息相关;从社会层面来看,性需求与个人审美、爱情以及生活幸福感紧密相连,并且应当在婚姻、法律以及道德许可的范围内予以满足。
在讲到性行为原则时,彭老师提及了四点,即自愿、平等、合法、无伤。自愿意味着要清晰地表达自身意愿,一次同意并非代表永远同意,随时都能够喊停;平等指的是双方均可提出想法,共同决定具体做法;无伤则要求不能伤害自己与对方,要做好避孕措施,预防传染病传播。

本次讲座内容丰富且角度多元,聚焦爱情与情感等诸多重要议题。通过此次讲座,切实助力同学们深入了解爱情与情感相关知识,引导同学们树立起正确的爱情观和性观念,进而使其在未来面对纷繁复杂的爱情和情感问题时,能够凭借扎实的知识储备与正确的观念引导,以更加从容自信的姿态去妥善应对,做出契合理性与道德要求的正确抉择,为个人的情感生活奠定坚实且健康的基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