德国作家米切尔·恩德在四十年前写过一本妙不可言的童话故事,叫《毛毛:时间窃贼和一个小女孩的不可思议的故事》。虽然是一个童话,在今日今时看来,却更像是对成人的一个充满善意的忠告。这个故事里,作者塑造了一群面目可憎的,统称为“灰先生”的反派。他们叼着烟卷,夹着公文包,挨家挨户地游说小镇上的居民,节省时间。
你也许以为自己听错了:节省时间?这可是一桩好事呐!但是,且听我把灰先生的诡计慢慢道来。他们为每个人算出了时间账,说服镇民们“更快地工作,放弃一切不必要的琐事”,目的就是为将来省下更多的时间。在他们的蛊惑下,镇民们争分夺秒,夜以继日地忙活。没人闲聊,没有发呆,也没人再保留那些没有实际用处的爱好。
于是这个小镇就发生了一些变化,变得越来越像一个今天的预言。
人们的生活开始变得乏味。尽管每个人都把时间利用得更有效率,但是快乐从此不见了。人与人的关系越来越冷冰冰,也不再感到工作有多么重要。他们本身也许意识不到,然而,“最清楚地感觉到这一点的是孩子们,因为大人们再也没有时间和他们一起玩了。”后来,连孩子们自己也落入灰先生的魔爪。他们要求孩子们把每分钟都用来学习,做益智的游戏,每件事情必须“对将来有好处”。那些没有用处的游戏,不值得浪费时间。
这不就是今天很多人的写照么?疲惫,焦躁,分秒必争,每做一件事情都要考虑“是否值得”。我们不像是过日子,倒像是算账做生意。甚至连孩子也变成了一种投资品。我遇到很多愁眉苦脸的小朋友,大人吓唬他们:“现在不吃苦,以后有的是苦吃。”
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快,越来越高效,连我们自己都只能勉强跟上,气喘吁吁。我遇到过不少的精英人士,他们认为“不值得为了午饭出趟门”,随便叫个外卖快餐,“花几分钟对付过去,填饱肚皮就行”。有一个做生意的老板对我炫耀:“我每周都安排一个晚上给家里人”,言下之意是看我多有爱,忙成这样还为家庭分配了时间配额。商务人士们永远给自己准备着一个旅行箱,里面的行头和用具一应俱全。如果立刻需要出差,半个小时之内他们就会出现在机场。在机场,每次航班延误,都会有无数焦灼且愤怒的乘客围着工作人员:“我们下飞机以后的时间都是卡好的!你知道给我们造成了多大损失?”
时间变成了数学题,我们总在想怎么样可以更精简。就像“灰先生”诱惑镇民的说法,我们之所以这样吝啬,这样紧巴巴,其实都是为了将来:现在快一点,省一点,将来就宽裕一点。假如用三年做完了十年的事,剩下的七年不就是我们赚的了?
可惜,恩德的故事里,这只是灰先生的一场骗局。因为时间从来是不能储蓄的,它只是匀速地流逝,对每个人都一样,既不多也不少,既不快也不慢。镇民们以为省下时间存进了银行,实际做成了灰先生嘴里的烟卷,抽掉了。灰先生们喷出的烟雾,又会让人们中毒,使人们犯懒,什么都不想干,对自己和世界都越来越不满意。最后连不满意也渐渐麻木和消失,病入膏肓,变成冷冰冰的灰先生当中的一员——恩德后来揭示了灰先生的真身,就是“空虚”。
当然,童话的结局总是美好的,经过一番斗智斗勇,故事里的灰先生终于被打败了。可是这个故事究竟想告诉我们什么?为什么节省时间,最后却喂饱了“空虚”的肚子?难道节省时间有错么?我想,节省时间本身并没有问题,真正有问题的,是人们看待时间的角度。灰先生的狡猾之处在于,他通过算账的思路,把“将来”的重要性大大地抬高了,“现在”似乎只是为了到达“将来”,所必须忍受的一个关卡,所以,怎么样糊弄都可以。和“将来”的幸福相比,“现在”过得好不好,根本无关紧要。而这正是骗局的关键所在。因为人们意识不到,他们永远碰不到“将来”,终其一生,他们只能待在“现在”!
我们的速度越来越快,我们的时间表越来越满,我们尽可能地减少休息,可是有几个人因此获得了更悠然的“将来”,又有多少人始终处于疲于奔命的“现在”呢?
今天,《时间都去哪了》这首歌红遍大江南北,唱出了我们共同的心声:那种回首时光的若有所失,我们似乎错失了某些宝贵的东西。难道真的有时间窃贼,把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悄悄献予了空虚?其实,当初吝啬时间的,正是我们自己,如今感叹时间去哪的,也是我们自己。时间并不曾真的变化,真正被克扣的,是本应与时间相伴的幸福。
如果你想找回这些幸福,它其实就在眼下的每一个现在。
文/李松蔚(作者系清华大学心理学系博士后,中国心理学会注册心理师,心理学科普作者)